WFU

網站頁籤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Linggle: 不藏私的英文教學與自學利器





作者:鄭朝陽


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的節目「科技原來那麼近!」,我和另一位主持人張普熏一同請教清大資工學系張俊盛教授,許多人已經習慣使用Google翻譯和搜尋功能,找到免費網路資源來解決英文問題,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還需要語言搜尋引擎?

張教授說明Google的「搜尋」用途在搜尋資訊,並非解答語言問題,因此查詢的方式跟搜尋結果是無法達到語言學習的需求,所以Google直到今日還沒推出語言搜尋的功能。

特別強調,Google翻譯功能是兩種語言互相翻譯,我們要了解英文寫作並非翻譯,中翻英並非學習英文寫作的好方式,更何況目前機器翻譯的精準度還在進步中,如果利用google翻譯進行寫作學習會鬧出不少笑話。

因此張教授團隊研發的Linggle是結合大數據、語料庫和自然語言技術,專門針對英語寫作學習的搜尋網站。


2018年11月4日 星期日

關於鄭朝陽





學歷

2016年 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教育心理組博士(指導教授:林珊如博士)

2006年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學士


經歷

2020年8月迄今 國立嘉義大學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暨研究所 助理教授

2020年7月至2019年 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大數據研究中心 合聘助理教授

2018 年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2018年至2016年 國立交通大學電控工程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2018年 國立交通大學招生專業化試辦計畫兼任博士後研究員

2018 年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節目「科技原來那麼近!」主持與企劃

2013年 新竹市舊社國小高年級代理教師(2007年取得初等國民小學教師証)
 
2011年 IEET中華工程教育學會兼任認證專員


教學

「教學策略與設計」國立嘉義大學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3學分選修課

「資訊素養與學習入門」國立嘉義大學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2學分選修課

「教育訓練與發展」國立嘉義大學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3學分選修課

「教育研究法」國立嘉義大學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2學分選修課

「數位錄影製作」國立嘉義大學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2學分選修課

「學習科學的長期資料搜集與分析」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 3學分選修課

「初等統計」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 3學分選修課

「數位課室教學策略」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 3學分選修課(108學年採英文授課)

「生活科技概論」與交大電機系陳永平教授共授國立交通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育學程 3學分選修課

「學習評量(測驗與評量)」國立交通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育學程 2學分選修課



學術

2021年 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計畫「探討AR擴增實境增進幾何思考發展與科學素養以國小幾何數學為例(指導學生:曾詩鈞)」

2020年 科技部資訊教育學門多年期計劃「學習中的最優經驗:開發數位化一日經驗重建系統蒐集密集追蹤資料並結合校務資料庫實現自動化即時學習分析儀表板」

2017年 全國大專校院軟體創作競賽決賽「智慧感知與互動多媒體組銅牌」(協助指導研發「課堂多人持續注意力之即時追蹤系統」)

2016年 斐陶斐榮譽學會「國立交通大學分會榮譽會員」

2015年 科技部「獎勵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

2012年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SSCI highly cited paper award 」(論文Exploring online game players’ flow experiences and positive affect)


鄭朝陽為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教育心理博士,研究與教學領域包含心流理論、瞬時取樣法、階層線性模型、系統工程創新教學、與數位課室教學策略。

迄今發表多篇英文期刊論文、數位學習研究法專書章節、中英文研討會論文。研究成果曾獲SSCI論文引用次數獎(SSCI highly cited award),與科技部「獎勵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獎助。

本人從碩士便致力探討(1)真實的學習情境中之密集且長時間的事件經驗編碼,(2)瞬時取樣研究方法改良,(3)進行多階層線性模型與叢集分析,並輔以質性資料,(4)再藉由心流理論的深入詮釋建立課堂與課後最優經驗模型,(5)整合資料科學技術,建立線上即時教與學的回饋儀表板。

研究結果具有學術價值也運用於教學實務,包括探索專業門檻高的系統工程領域,如何形成優質的教學與學習,並建立高教創新教學模式。

資訊

ORCID ID https://orcid.org/0000-0002-1029-8854

Google 學術檔案

國立嘉義大學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

© 鄭朝陽,保留所有權利。歡迎分享本文連結,但全文轉載請事先來信詢問。


2018年11月3日 星期六

數位學習最佳化路徑 =合作學習(團體)+適性化(個人)





作者:鄭朝陽


課堂裡的學習常看見的場景,就是常常老師在台上講的口沫橫飛,但學生卻呆坐在位子上不是很願意跟老師互動,這反應出一個現象「老師在教但學生沒在學」。如果以數位學習為例,教學該如何設計,才能引發有效學習?

有一次在國立教育廣博電台節目「科技原來那麼近!」,林珊如教授(國立交通大學 教育研究所教授,我的博士論文指導老師)、林志鴻博士(研究方向為利用眼動分析進行適性化學習,我的博士班學長,同樣也是林教授指導)和我討論一個讓學習者能夠有效且自主的數位學習公式:數位學習的最佳化路徑=網路合作學習(團體)+適性化學習(個人)。